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著名的四渡赤水为何有这么高的评价)

时间:2022-11-04 08:46:15 点击量:7623 作者:儇德馨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指挥过最牛的战役,也可以称为毛主席的封神之战,也是运动战中的典型案例,真正上是四渡赤水出奇兵。这场战役也收录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中。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指挥过最牛的战役,也可以称为毛主席的封神之战,也是运动战中的典型案例,真正上是四渡赤水出奇兵。这场战役也收录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中。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那么,四渡赤水为何有这么高的评价,为什么被称为毛主席的神来之笔。

一、四渡赤水的背景

要说四渡赤水,就必须得说长征,因为四渡赤水就发生在长征途中。而要说长征,就不得不说洋顾问李德,两个不太懂军事的洋学生王明和博古。

这三个人是一见如故,臭味相投,感觉自己吃了点洋墨水,就了不得了,以为自己天下无敌。

便拿我党的革命战士验证他们三个的歪理论。而恰巧这时候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利用百万大军围剿红军。

前四次反围剿,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既要战胜王明、李德、博古三人,又要打败国民党的围剿。

可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李德三人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跟国民党硬碰硬,最后以失败告终,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初期,李德三人被国民党吓破胆,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而洋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但是这时候的国名党有40万,成合围之势,而我党仅剩3万。如何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就成了重中之重。毛主席便四渡赤水,把运动战发挥到了极致。

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

二、四渡赤水的过程

蒋介石为了消灭敌人,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理想。便调集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我红军危在旦夕,可是毛主席不慌不忙成竹在胸,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毛主席指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

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毛主席迅速指挥红军进至扎西地区,而蒋介石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毛主席便指挥红军回师遵义。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疯了也傻了,急忙飞往重庆,便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

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

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三、四渡赤水的结果

四渡赤水之战,毛主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朱德总司令利用自己的地理熟知,周恩来总理破译敌人的密码。

他们三个奇才走到一起,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利用运动战,指挥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成功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长征胜利奠定基础。

尤其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也为以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提供了一个经典战争案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