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的捧哏巨匠郭启儒简介(郭启儒和侯宝林谁辈分高)

时间:2023-05-09 11:46:54 点击量:1951 作者:干锐志
郭启儒与侯宝林合作是在1940年之后,自此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当时两人的名气皆不大,算上辈分的话,郭启儒可以说是侯宝林的师叔。天津燕乐戏园是他们走红的开始。

郭启儒:相声界的捧哏巨匠,和侯宝林一九分账,曾为毛主席表演!

利益如何分配均匀,自古以来就是一大难题。

然而在相声界有这么一对搭档,实行的是一九分账,捧哏郭启儒只拿一成。两者相差悬殊,外人看来实在太不公平,但郭启儒却欣然接受,没有怨言,为什么他会有这种心态呢?

和侯宝林分配不均,两人仍旧和气相待

郭启儒与侯宝林合作是在1940年之后,自此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两人的名气皆不大,算上辈分的话,郭启儒可以说是侯宝林的师叔。

天津燕乐戏园是他们走红的开始。

作为逗哏的侯宝林自学成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作为捧哏的郭启儒话少又准,节奏把握得极好,能轻松对接侯宝林。两人的语言文明能直接抓住人们的视线,因此成为热门相声不无道理。

既然合作,那就不得不谈钱的事。在民国时期,一般来说在一段表演中,逗哏能带动气氛,比较突出,所以实行二一分账,逗哏拿其中的两份,剩下的归捧哏。

虽然俗话说“三分逗,七分捧”,但大家更加关注的还是逗哏,所以两者可以说是一种依附关系,捧哏需要靠着逗哏存活!

不过也有少数极端的情况。常宝堃和赵佩茹是五五分账,因为这两位老师旗鼓相当,实力不相上下。能够以这么公平的方式对待收入,足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理念很契合。

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看到郭启儒和侯宝林的分配时,还是忍不住大吃一惊。

一九分账这不是赤裸裸地欺负人吗?而且郭启儒的辈分要高于侯宝林,捧哏功力了得,却只分到那么点报酬。

大家都为郭启儒抱不平,认为此分法有失分寸。侯宝林心安理得拿走大部分收入,也被人吐槽人品不过关,把钱看得太重。

正常人看到酬劳和付出不成比例时,都会感到不服气,可郭启儒没有。他曾说“养家不置气,置气不养家”,退一步海阔天空,能有这般宽广的胸怀实属难得。

后来郭启儒也对这件事再做了一番声明,他表示尽管自己和侯宝林是一九分账,但他们一场下来可以拿到1000块,自己就可以有100块的收入。可在与其他人合作时,虽然比例均匀,但实际的分成却没有和侯宝林搭档时来得多。

这番话一方面称赞了侯宝林的实力,体现出自己的谦虚;另一方面又避免了侯宝林无故被他人指责,这才是一位大师应有的风范。

很多人都会因为钱而产生矛盾,曾经的德云社就是这样,曹云金和徐德亮等人,皆是为了利益而选择离开。正是郭启儒的包容和理解,才能长达28年与侯宝林一起说相声,两人是同事,是好友,更是知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这个问题上,郭德纲和于谦的做法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两人是五五分账,既公正,平息了双方在收入方面的矛盾,也打消了别人说闲话的可能性,一举两得。

其实无论公平不公平,关键是要看个人。对于贪婪的人来说,就算是拿到九成,他也不满足,企图全部占为己有。

而对于郭启儒来说,他不是很重视金钱,平生勤俭持家,也不妄想过那些奢侈的生活。而且他也明白,如果不是和侯宝林互相成就,自己在相声界或许都没有出头的机会。

大家也把郭启儒这种品质称为“绿叶精神”,在背后默默奉献,虽然没有侯宝林这朵花来得知名度大,但缺了他侯宝林也行不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郭启儒确实大气不拘小节,能受到后辈的敬爱不无道理。

郭启儒的相声发展史

在当时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与其他相声演员不同,郭启儒读过几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水平。

不过迫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早早出来打工谋生。他做过信差,遭受风吹雨打,风雨无阻为人送信;也当过警察,维持交通秩序,然而他的心底一直有个遗憾。

郭启儒在年轻的时候,就对曲艺情有独钟了。当警察的时候他常常一心二用,趁着其他人不在,偷偷进去附近的曲艺院,欣赏演出。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郭启儒对曲艺的热爱越来越深,对警察这份工作也越来越厌倦。

23岁的时候,他终于辞掉了这份安稳的工作,一头扎进戏曲界。起初郭启儒拜了师傅学唱文明戏,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发现自己在相声方面更有天赋,也更加感兴趣。

于是两年后,他便跟当时著名的相声演员刘德智学习相声,主攻捧哏,但在逗哏方面也有涉足。

学有所成的郭启儒,先后和几位相声前辈进行了搭档,在北京天桥,或是各个市场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虽然条件艰苦,报酬也不高,但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以及向前辈们虚心讨教,弥补自己的不足,郭启儒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风趣幽默又不丢了包袱,表演自然,让人深入其中。

虽然前前后后换了几位合作者,基本功扎实,但郭启儒在相声界的名气还不算高,直到在40岁的时候遇见侯宝林。

这个小伙子虽然年纪轻轻,但在逗哏表演上让人难以招架,急需寻找一位适合的捧哏。随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同搭档。

郭启儒资历深,台风稳定,但仍旧愿意给侯宝林做捧哏,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侯宝林能够成为名角。

果不其然,这二位的合作实属天作之合,在当时一度被称为“文明相声”。每每与其他相声演员同台时,他们总被邀请去压轴,好不风光。

虽说自己和侯宝林对比,拿到的钱确实太少了,但郭启儒已经知足。毕竟侯宝林比自己出名,理所当然拿到的钱多。

随着国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实施,相声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55年,郭启儒和侯宝林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唱团,演出不仅仅局限于城市,还深入农村、基层等,让更多人了解到相声这门艺术,对文化的传播发挥巨大的作用。

此外,他们还为毛主席、周总理等政治人员带去了精彩的表演,足以见得那个时候,这两位相声演员在相声领域的高度。

在郭启儒的心中,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是自己的日常。传承与弘扬相声成为了自己的使命,也成为了一种习惯。

他常常说:逗哏儿要什么,捧哏的给什么,不能有一点洒汤漏水。每每上台时,尽管段子已经表演过无数次,但他仍旧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认真对待。

能和侯宝林搭档,既不喧宾夺主,也能让观众对他印象深刻,郭启儒是当之无愧的捧哏艺术大师。

品德高尚,受到后人敬仰

郭启儒一生低调,弟子不多,但对于每个弟子他都一视同仁,不遗余力地传授他们技巧。

在他62岁的时候,团里来了位新人——李文华,其有极大的可能性接替郭启儒,成为侯宝林的下一个捧哏。

对于这个安排,郭启儒心里十分清楚,他知道自己岁数大了,无法再说几年相声。但他没有任何不平衡,而是以平常心看待此事,甚至希望李文华能够担当这个重任,有朝一日和侯宝林站在台上。

郭启儒是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不会对弟子发脾气。在闲暇之余,他还会和李文华唠唠嗑,讲述自己的过往经历以及一些教训,避免他掉到同一个坑里。

每每演出的时候,他定会让李文华跟在自己身边,让他观察自己的表演。一方面是希望李文华能更快学到知识,进入捧哏这个角色,另一方面也是让他多熟悉侯宝林的台风,将来才能够应对。

李文华十分庆幸能够拜郭启儒为师,因为这个师父,自己不仅在艺术方面进展迅速,为人处世方面也懂得了许多道理,郭启儒豁达的胸襟深深感染着他。

后期郭启儒逐渐减少演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改革和创作相声的方向上。他们几位老前辈常常聚在一起,针对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事,进行协商和探讨,也给相声历史上留下许多璀璨的奇葩。

无论是捧哏还是逗哏,又或是单口,郭启儒都十分精通,没有短板。尤其是在捧哏上,他一直被后辈人拿来做榜样,模仿他的说话方式,动作表情,不过自始至终都难以学到其中的精髓。

2005年,相声界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活动,为了纪念郭启儒这位艺术家诞辰105周年。

能让后人如此大费周章称赞他对相声的贡献,足以看出郭启儒的地位崇高。这场活动得到了众多前辈的支持,马季、姜昆等人都一同参加,表演郭启儒的经典曲目,可谓轰动一时。

如今相声功底能赶超郭启儒的可以说少之又少,拥有如此成就,他却从未骄傲自满,而是踏踏实实干好本分,对钱财等身外之物没有过分追求,的确是我们心中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