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四帝仁宗(宋朝第四位皇帝被称为仁宗的原因)

时间:2022-07-20 11:46:26 点击量:9741 作者:祁新觉
阅卷人员发现后报告给仁宗,建议对苏辙按“诽谤”治罪(苏辙也的确是道听途说)。但是仁宗却很大度,他说,我们选拔人才,本来就是要选拔敢言之人,苏辙这么小的官都敢言,更应该让他考取功名,而不是惩罚他。

提起宋朝的皇帝,人们比较熟悉的有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宋太宗赵炅,赵匡胤就是出现在毛主席诗词中“唐宗宋祖”的宋祖,赵炅则是赵匡胤的亲弟弟,也叫赵光义,只不过继位后改为赵炅。

其实,除了他们俩,宋朝还有一位皇帝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他就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

人们在评价赵祯的时候曾经用了一句话形容:“为人君,止于仁”,这句话是文言文,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当皇帝的没有能超过宋仁宗的”。

“仁”在古代具有不一般的意义,赵祯能获得仁宗的庙号,足见他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今天我们就来分享赵祯的几个小故事,看看这个被人们称为“为人君,止于仁”的皇帝的身上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包青天》想必大家都看过,包拯也是历史上的名臣,其实,真实的历史中就是赵祯成就了包拯。包拯的确是一个敢于直谏的名臣,但假如他碰到的是一个昏君呢?

说不定包拯提个意见就会被关起来,或者被发配。不过,包拯碰到的是赵祯,一个能听进臣子意见的明君。

当时赵祯身边有一个宠妃,名叫张美人,她为了回报娘家,想让赵祯封自己的伯父为宣徽使,赵祯觉得没问题,他觉得自己堂堂一个皇帝,还能没有这个权力?

不过,当赵祯在朝堂上提出要晋封张美人的伯父为宣徽使时,却遭到包拯的反对。赵祯觉得很没有面子,就说宣徽使只是个小官,让他当怎么了?

结果包拯据理力争,罗列了很多证据,证明宣徽使这个官职非常重要,而且包拯还要拉着赵祯的袖子与他理论,唾沫星子都喷到赵祯脸上,但赵祯只能静静听着,最终张美人的伯父也没有当上宣徽使。

苏轼父子被人称为“三苏”,父子三人都很有名气,其中苏轼的弟弟叫苏辙,苏辙进京参加考试时,在试卷上写到:“听说当今的天子(赵祯)终日歌舞饮酒,既不关心百姓生活,也不关心朝政”。

阅卷人员发现后报告给仁宗,建议对苏辙按“诽谤”治罪(苏辙也的确是道听途说)。但是仁宗却很大度,他说,我们选拔人才,本来就是要选拔敢言之人,苏辙这么小的官都敢言,更应该让他考取功名,而不是惩罚他。

正是因为赵祯鼓励进言,像包拯这样的名臣才能脱颖而出,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同时,赵祯还是一个极其宽容的人,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很多时候甚至会为下人考虑。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赵祯在御花园散步。

散步时,赵祯频频回头,但一直没有说什么。回宫后,他立刻告诉身边的妃嫔,让她们赶紧给自己倒水喝,自己要渴死了。

妃嫔很奇怪,就问赵祯,难道下人们出去没带水吗?赵祯说:“我回头看他们没带水壶,估计是忘了,如果我说要喝水,他们势必要挨骂。”

还有一次,赵祯办公到很晚,特别想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不过,最终他忍下了。

第二天,他跟妃嫔说起这件事,妃嫔感到很奇怪,对赵祯说:“如果陛下想喝羊肉汤,告诉御膳房就好,何必难为自己”?

赵祯答到:“如果我昨晚喝了,日后御膳房就会每天都备下,为我一碗吃食,伤害生物,于心不忍”。所以,赵祯被人们称为“仁宗”是有道理的。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