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哪一年发生哪一年结束的(整个持续了8年)

时间:2023-10-25 13:44:35 点击量:8091 作者:根华辉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公元755年到763年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内战,由唐朝的边镇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他们背叛了唐玄宗,建立了另一个政权——大燕。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死伤士兵约30万,因为这场战乱死亡的人数更是高达3600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1500万还要多。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公元755年到763年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内战,由唐朝的边镇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他们背叛了唐玄宗,建立了另一个政权——大燕。

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死伤士兵约30万,因为这场战乱死亡的人数更是高达3600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1500万还要多。

由此唐朝的国力和人口大幅度下降,也导致了藩镇割据、民族分裂、经济衰退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安史之乱被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那么,为什么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什么会发动这场叛乱呢?他们是怎么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和重用的呢?他们是怎么攻占长安和洛阳的呢?唐朝是怎么平定这场叛乱的呢?

安禄山是一个胡人,出生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安禄山是一个混血胡人,他的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高丽人。

他年轻时就以勇武闻名,曾经在突厥、回纥等地游历。后来,他投奔了唐朝的边将张守珪,被张守珪重用。

张守珪死后,安禄山又投靠了另一个边将李懿。李懿死后,安禄山被唐玄宗任命为范阳节度使,掌管河北三镇的军事和政务,以及东北边境的十八万多士兵。

安禄山因为能打仗,又能拉拢人心,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唐朝最强大的边将之一。

史思明,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突厥族。出身西域史国,相貌不扬,通晓六蕃语言。天宝初年,骁勇善战,屡建战功,授平卢军知事。

史思明原本是安禄山的部下,也是一个胡人。他曾经跟随安禄山征讨过吐蕃、回纥等国家,表现出色。

后来被任命为平卢副大总管,辅佐安禄山管理平卢军区。他也有自己的一支部队,称为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的一支。

安禄山和史思明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高的地位和权力,有几个原因。

一是唐玄宗为了加强边防的防御能力,特别重用了边镇将领,并给予他们很大的自主权。

二是唐玄宗为了平衡西北和东北两个军事集团的势力,特别倚重了东北的安禄山,并利用他来牵制西北的哥舒翰等人。

三是安禄山和史思明都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贿赂使者和拍马屁,并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来拉拢边疆各族。

四是李林甫等奸臣为了排除异己,培植党羽,也支持安禄山等人。

安禄山虽然表面上忠于唐朝,但实际上心怀野心。他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收买贿赂朝廷官员,结交王公贵族,甚至得到了唐玄宗的宠信。

他还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拉拢了河北、河南等地的胡人、汉人、契丹、渤海等各族人民。他还暗中和吐蕃、回纥等外族勾结,准备发动叛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导火线是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兄长,因为杨贵妃的关系,他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和重用。

他掌管了朝廷的政务和财政,排挤异己,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他和安禄山有着深仇大恨,因为安禄山曾经揭发过杨国忠的贪污罪行,并且拒绝了杨国忠的拉拢。

杨国忠为了除掉安禄山这个眼中钉,就不断向唐玄宗进谗言,诬陷安禄山有反意,并且想要调动安禄山的军队。

安禄山知道了杨国忠的阴谋,就决定先下手为强。公元755年12月16日(天宝十四载),他在范阳起兵叛乱,自称大燕皇帝。

他率领十五万精锐骑兵南下,沿途攻占了幽州、蓟州、易州等地,继而轻松拿下洛阳。

安禄山进攻洛阳时都是隐蔽行军,就连将领也不知道他要去干嘛,也就没有人告密。进攻前几天安禄山才召开军事会议。

会议上,安禄山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他只是让众将研究了一下,范阳到洛阳的山川地形;询问了一下,如果进军洛阳的话,应该选择哪条路线。

而面对一脸迷茫的众将,安禄山也只是解释说:“诸位不要奇怪,也不要慌张,我是奉了皇帝的密诏,他让我带兵入朝,诛杀杨国忠,平灭祸乱,大家放轻松。

就这样公元756年初,安禄山很轻松一路南下,很快就攻下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采用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

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安禄山一介武夫,初登大宝,不想着继续扩大战果,而是思考继承人的问题。很快,废长立幼这一储位之争的传统套路再度上演。

此时,长子安庆宗在安禄山起兵时被玄宗所杀,次子安庆绪是安禄山亲信带兵将领。安禄山不顾念安庆绪的心情,想把储位传给宠妃段氏的儿子安庆恩。

安庆绪当然不干,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干掉了老爸安禄山,继承了皇位。

这时候,距离安禄山起兵造反不过一年零两个月。同年,唐朝重用郭子仪等人,军队开始反攻。

安史之乱来到第四个年头,史思明挟邺城大胜的余威,干掉了安庆绪,烧毁洛阳,返回范阳,继位燕国皇帝。

史思明曾想要按军法斩杀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及诸位将领,因为他认为史朝义临阵胆怯,不能成就他的大事。

史朝义在上元二年(761年)反而弑杀了史思明,即位为帝,年号显圣。

最终,在宝应元年(762)十月,唐朝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穷迫自杀,历经8年的安史之乱至此始告平定。

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唐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突厥、回鹘、契丹、吐蕃等多种民族。

唐朝初期,对各民族采取了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尊重各民族的风俗和信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但是到了中期,由于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困难,各民族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

安禄山本身就是一个混血儿,他利用了自己在北方边境地区拥有的大量异族部落的支持,发动了叛乱。

他还联合了吐蕃等其他外族势力,对唐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如果当时唐朝能够继续保持对各民族的平等和尊重,或者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理和防御,那么安史之乱可能就不会得到那么多外部助力,或许也不会爆发。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