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滑厘怎么读为什么念gu(禽滑厘是谁的弟子)

时间:2023-12-06 16:49:43 点击量:7586 作者:啊英华
围绕禽滑厘怎么读为什么念gu(禽滑厘是谁的弟子)这个主题,编辑不低于980字文章,段落清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火纷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dd时期。这时候的百姓颠沛流离,没有安定的生活,充斥着争斗与战乱,但是它在文化方面却又是另一片天地,打造出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

这时期各家各派的思想如繁花般绽放,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不断涌现,各家思想交流与碰撞频繁,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与繁荣。

其中墨家在这一时期有着巨大的影响,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流传与世。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我们所熟知,但他早年却是跟着儒者学习儒学,而后弃儒创墨,才有了现如今与儒家学派可以相提并论的独立学派。

除此之外,有一个人与墨子经历相似,他逃儒入墨,一心潜心墨学,在墨家学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就是墨子的首席大弟子——禽滑釐(qín gǔ xī,釐为多音字)。

禽滑釐又名禽滑厘,字慎子,乍一听这个名字,可能在脑海中没有什么印象,但他确实在墨家学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墨子最信任的弟子之一。

逃儒入墨

禽滑釐是宋国人,之前是儒家学派的弟子,师从子夏。《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到: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但禽滑釐个人对儒家学派的思想却产生了不同的观点,而后转投墨子,一心钻研墨学。在《孟子》中曾有记载:鲁欲使慎子为将军。

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由此看来,对于孟子的观点,禽滑釐明确表示不同意,确实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墨禽交好

禽滑釐对墨子一直是恭敬如命,墨子对他也是关爱有加,将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禽滑釐。师徒之间情真意切,有文献记载禽滑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禽滑釐跟随墨子三年,默默的为墨子做事,但是有问题却从来不敢向墨子提。对此,墨子早已察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让禽滑釐敞开心扉。

墨子约禽滑釐一同去登泰山,到了山上后,墨子为禽滑釐找好草垫,邀他同坐同饮。禽滑釐面对墨子如此盛情,内心十分的感动,不断施礼表示感谢。

墨子主动询问禽滑釐是否有问题需要请教,禽滑釐终于坦诚相问,把心中困惑的问题一一告知,墨子也欣然相授。以此便可明显感受到,墨子对于禽滑釐的关爱和提拔,禽滑釐对墨子的感恩之意。

除此之外,墨子在《所染》里专门对禽滑釐进行评价为:“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滑釐、傅说之徒是也。”

说明墨子对禽滑釐为人的肯定,同时在他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守一城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争霸,一直对宋国虎视眈眈的楚国在得到公输盘的帮助下,想要大举进攻宋国,墨子的此消息之后,立马赶到楚国与公输盘进行“兵棋推演”,想要打消楚国进攻宋国的想法。

而后留有自己的最信任的首席弟子禽滑釐带兵镇守在宋的城墙之上,此时的禽滑釐已经将守城之法了然于心,使得墨子没有了后顾之忧。

墨子与公输盘的“兵棋推演”,最后以公输盘“兵推”失败而告终,但是失败后的公输盘并不罢休,想要使用暗地里的损招继续对付宋国,墨子欣然相告。

其弟子禽滑釐在背后早已准备好了破阵之法,若硬是要进攻,其结果定是以惨败收场。楚王与公输盘知道禽滑釐得到了墨子的真传,必定有过人的本事,便彻底放下了攻打的决心。

在这次墨子救宋的过程中,其实禽滑釐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他虽未露面,但却是墨子能够御敌于前的坚强后盾。

可以说,正是有了禽滑釐的背后防御,才使得楚国放弃了攻宋,这避免了两国交战,救了两国之间无辜的百姓。

救一人

孙膑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所著《孙膑兵法》举世无双,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军事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时孙膑被魏国庞涓所困,命悬一线,齐国将军田忌想让孙膑为自己所用,但是又不相信孙膑的才能,于是他派出了当时做他的门客的禽滑釐,让禽滑釐去试一试孙膑。

禽滑釐与孙膑一见如故,交谈后更是觉得相见恨晚。于是禽滑釐想出一计,让孙膑与自己的仆人互换衣服,孙膑乘机躲进禽滑釐的马车,逃离了魏国。

而后孙膑一直为齐国效力,自己的《孙膑兵法》有了用武之地,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禽滑釐对孙膑的这一救,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正是由于禽滑釐的救命之恩,才有了孙膑之后的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在军事领域、战略思想有了巨大成就,影响了孙膑的一生。

结语

禽滑釐继承了墨子一生的思想绝学,墨子在时,隐身与后,滑釐守城,何止一城?

他为人仁义,坚持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拯救孙膑,慎子救人,何止一人?纵观禽滑釐的一生,献于墨家,守城救人,真大丈夫也。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