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华个人资料简介(金铁霖夫人马秋华的艺术人生)

时间:2024-01-03 11:47:14 点击量:1150 作者:死嘉志
马秋华也是一位声乐教育家,她1958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从小就热爱声乐艺术,上中学时,就曾在当地歌舞团担任业余独唱演员。1977年高考恢复,马秋华凭借黄莺般的嗓音,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黄友葵教授。黄教授被誉为声乐界“四大名旦”之一,和周小燕、郎毓秀、喻宣萱齐名,这四位都是早年留学于美国的声乐“海归”。

金铁霖一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量享誉全国的声乐表演人才,如阎维文、宋祖英、张也、李丹阳、戴玉强、王丽达等,噩耗一出,众多弟子悲痛不已,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哀悼。

对于金铁霖先生的离世,最悲痛的,莫过于金老的夫人马秋华。今天,就请跟随小编,了解马秋华的艺术人生。

和金铁霖先生一样,马秋华也是一位声乐教育家,她1958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从小就热爱声乐艺术,上中学时,就曾在当地歌舞团担任业余独唱演员。

1977年高考恢复,马秋华凭借黄莺般的嗓音,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黄友葵教授。黄教授被誉为声乐界“四大名旦”之一,和周小燕、郎毓秀、喻宣萱齐名,这四位都是早年留学于美国的声乐“海归”。

南京艺术学院的四年求学生涯,使马秋华的声乐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校期间便夺得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声演唱比赛的大奖。毕业时又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成为黄教授的助教,辅助黄教授开展声乐教学。

从求学到工作,马秋华跟着黄教授学了整整十三年,这十三年里,马秋华不仅掌握了美声唱法的全部技巧,还学到了包括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1990年,马秋华和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喜结良缘,成为一对情投意合的伉俪。马秋华也因此离开了古都南京,调入位于北京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担任声乐教员。

初到北京,马秋华的心情曾一度落寞,因为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别人只知道她是金夫人,对她之前在声乐上的成就一无所知,在南京,她是知名的歌唱家。

而到了北京,却没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不过,这种低落的情绪没有持续太久,马秋华很快调整了心态,既然在北京不能做一个又唱又教的复合型人才,那就做一个专心于声乐教学的园丁。

此后,她主动向沈湘、金铁霖等声乐教育家学习求教,潜心研究民族声乐。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期间,马秋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从西北的藏族歌手,到西南的彝族歌手,从美声唱法到原生态唱法,马秋华都能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来自安徽的学生王莉,起初,王莉想学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马秋华分析她的综合条件,建议她改学美声。

这个建议改变了王莉的艺术道路,并使她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马秋华的精心栽培下,王莉在多项国家级声乐赛事中夺魁,未出校园便成了声乐明星。

金铁霖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后,教学和行政事务十分繁忙。马秋华在完成军艺的教学任务之余,主动分担丈夫的部分声乐专业教学工作。

张也、祖海、王丽达等知名歌手都接受过师母的谆谆教诲。马秋华和金铁霖在一起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声音个性的学生。

2009年,马秋华离开解放军艺术学院,转业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成为声歌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她和自己团队打造了“中国声乐演唱艺术多样性实践”项目,她的声乐教学突破了以往三种唱法的界限,开拓了中国声乐多样性教学的先河,给中国的声乐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铁霖和马秋华有一个儿子,名叫金圣权。金圣权继承了父母的衣钵,很小就开始学声乐,8岁时为电视剧《金滩 有缘》演唱主题歌《永远的爱》,11岁时又为大型动画片《水浒》演唱主题曲《英雄歌》。

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后赴美国留学,学习音乐剧专业。

几年前,内蒙古卫视大型访谈节目《马兰花开》为金铁霖、马秋华夫妇做了专辑,节目中,金铁霖说,他深爱着夫人马秋华,生活中经常称马秋华为老师,节目现场,许多细节都充分显示出这位声乐泰斗对夫人的疼爱。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