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在哪个省份(湖南省株洲市的建置沿革历史介绍)

时间:2022-10-04 18:35:48 点击量:1665 作者:伯欣可
株洲,古称“建宁”,是湖南省辖地级市,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位于长沙市东南部40公里处,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

株洲,古称“建宁”,是湖南省辖地级市,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

位于长沙市东南部40公里处,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江西吉安市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省内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

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5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3县,代管县级醴陵市,总面积11200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株洲市常住人口为3902738人。

株洲市建置沿革史

远古时期,境内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据近年考古发现,株洲县漂沙井乡黄霞垅磨山,有 6009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压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

酃县(今炎陵县) 的鹿原陂,有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的陵墓。

三国时期吴国荆州长沙郡、湘东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已有建宁县,属长沙郡,县城在今株洲市区,后迁今渌口区淦田镇。

隋开皇九年(589),隋灭陈,废建宁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

唐代潭州、衡州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将建宁县并入湘潭县。此后,株洲一直属湘潭县地。

民国23年12月,湘潭县辖10个区,1个直属乡。区以下分10个镇,40个乡。

其中所设株洲镇,隶属湘潭县第二区。湘潭县第二区区公所、株洲镇镇公所驻纪公祠(今株洲市南区解放街),至民国35年,株洲镇辖8 保、92甲、5960人。

民国36年 2 月,株洲镇和白关乡、昭阳乡合并为株洲乡,直属湘潭县。株洲乡公所驻南湖塘慈福寺,后迁大胜岭万寿宫。

至民国36年 8 月,株洲乡辖33保,495甲, 108783人。

1949年 8 月,湘潭县下设株洲区,辖株洲乡,藕灵乡2 个乡。 株洲区公所、株洲乡人民政府驻大胜岭。株洲区所辖株洲集镇面积约半平方公里,人口 7264人。

1950 年 1 月,株洲区改为第一区。

1950年 6 月,湘潭县下设株洲镇(区级),辖一至四街居民委员会、田心塅乡、董家塅乡、石子头乡,株洲镇公所〈后改为株洲镇人民政府)驻殷家祠堂。

1951年4 月23日 ,据长沙专署呈报湘潭县属株洲镇基本情况,株洲镇“总户数6517户,总人口 47214人,(其中)农业人口 15000人,街道居民15414人,常驻部队2000人。”,“总面积36平方公里。”

1951年 6 月6 日,湘潭县辖株洲镇升格为株洲市(县级〉,隶属湖南省长沙专员公署。

以原株洲镇和湘潭县第一区的太平桥乡、 荷塘乡、龙洲乡、大京乡、白关乡、百井乡、南华乡和荷花乡的五个村为其行政区域。株洲市人民政府驻殷家祠堂。

1953年 4 月 14日,株洲市改为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驻大胜岭(1954年迁建设大道 ,1968年迁株洲市新华西路,现驻天元区天台路58号)。

1956年3月,株洲市升格为地级市,成为湖南省除省会长沙外第1个地级市。

1958年9月5日,撤销乡级建置,株洲市郊区所辖5个大乡合并组成株洲市郊区公社。

1965年4月30日,以株洲市的部分地区析设株洲县,驻渌口镇。

1966年1月18日,复置郊区。

1970年7月8日,城区设立3市辖区(县级)即东区、南区和北区。

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将原湘潭地区攸县、茶陵县、醴陵县、酃县划归株洲市管辖。

1985年8月15日,醴陵县改为醴陵市。

1994年4月5日,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1997年7月,撤销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调整设立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和天元区。

2018年6月19日,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延续至今。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