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季苇萧的人物形象分析(季苇萧人物性格与特点)

时间:2022-11-30 07:42:39 点击量:8080 作者:哇阳嘉
《儒林外史》中,季苇萧是个很有特点的人,与其他读书人的满口之乎者也、表面谨言慎行不同,他直言快口,什么都敢说,而且时常有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

季苇萧:《儒林外史》最快口直言、行为不羁,但又最小气之人。

《儒林外史》中,季苇萧是个很有特点的人,与其他读书人的满口之乎者也、表面谨言慎行不同,他直言快口,什么都敢说,而且时常有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

看几个例子。

1.搞恶作剧

杜慎卿曾对季苇萧说“朋友之情,更胜于男女”,而且急欲找一个同性“知心情人”以“同生同死”。季苇萧知他“已经着了魔了”,便欲“耍他一耍”。

于是,季苇萧说有个少年道士“生得飘逸风流,确又是个男美,不是像个妇人”。杜慎卿一听就动心,推掉相小妾之事,先去寻访那男美。

不想,次日一见面,杜慎卿发现季苇萧所说之男美居然是个“油晃晃的黑脸,两道重眉,一个大鼻子,满腮胡须”的老道士,才醒悟自己被耍了。

好在,杜慎卿并不恼,反说季苇萧这“狗头”做的事还不俗。

后来,这事在圈子里传得很广,大家都当个笑话说。

这样的敢恶搞朋友的人,在《儒林外史》中应该就季苇萧一个。

后文中的牛浦郎坑p牛玉圃、虞华轩恶搞成老爹,是一种人对另一种人的报复或耍弄,和季苇萧与杜慎卿这种朋友间的恶搞不是一个概念。

2.酒后乱言

《儒林外史》中的读书人多数很讲究言语的含蓄与文雅,特别是对别人的私事,很少指手画脚,但季苇萧不这样。

有次,他以醉酒为掩饰,问了杜少卿一个问题——

“少卿兄,你真是绝世风流。据我说,镇日同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嫂子看花饮酒,也觉得扫兴。

据你的才名,又住在这样的好地方,何不娶一个标致如君,又有才情的,才子佳人,及时行乐?”

因为这一问,杜少卿说出了广受后世关注的一番言论,意思是如果不是为了延续子嗣所必须,人们应该遵循一夫一妻制。

在此,我要说的不是杜少卿怎么回答,而是季苇萧这惊人一问。在那时的文人圈,这样的当众涉私发问,应该是不礼貌的,至少是有些唐突的。

我们可以回过头想想,《儒林外史》中那么多读书人,虽然各种奇葩人都有,但大家表面上还都讲究个温文尔雅、言谈恭敬,像季苇萧这样的唐突问话的极少。

在娶妾这事上,季苇萧不光嘴头上对杜少卿的只守“老妻”不解,而且在行动上也在没闲着。他到扬州工作一段时间,便不肯寂寞地在那里专门娶个小妾——

“我一到扬州,荀年伯就送了我一百二十两银子,又把我在瓜洲管关税。只怕还要在这里过几年,所以又娶一个亲。”

3.夸大其词

季苇萧说话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夸张,特别是夸赞别人时。

介绍身边的朋友,他这样说——

“这位是辛东之先生,这位是金寓刘先生,二位是扬州大名士。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绝妙,天下没有第三个。”

夸赞杜慎卿,他这样说——

“小弟虽年少,浪游江湖,阅人多矣,从不曾见先生珠辉玉映。真乃天上仙班!今对着先生,小弟亦是神仙中人了。”

这其实也代表了当时多数读书人夸大其词的习气。

4.小家子气

别看季苇萧说话“大气”,他行事却有些小气,特别是在物质上。

有次,鲍廷玺到扬州找他,想借点盘缠回南京。季苇萧一口应承——

“这个容易。我如今送几钱银子与姑老爷做盘费,还要托姑老爷带一个书子到南京去。”

之后,他果然“封下五钱银子”给他。之后,鲍廷玺也确实靠这五钱银子搭船回了南京。

但与《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倾其所有(九十二两银子)帮蘧公孙免祸、出十两银子帮助没钱回家的匡超人一比,季苇萧帮助自己姑丈人只五钱银子就显得太少了。

要知道,季苇萧当时并非贫困状态,他刚刚花不少银子在扬州娶了妾,而且其瓜州管关税的收入应该也还可以。

另外,还有个细节是,在南京初次见杜少卿时,季苇萧听说对方住在秦淮河畔河坊里,好生羡慕,并马上嚷嚷——

“少卿兄挥金如土,为甚么躲在家里用,不拿来这里我们大家顽顽?……我也寻两间河房同你做邻居,把贱内也接来同老嫂作伴。这买河房的钱,就出在你!”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如此言行正显示他的洒脱直爽,甚至可以说这不过是其玩笑之语,但是,初次见面说出这些话,总让人感觉不大好接受。

同时,一出口就是钱上的事,也见出说话人在金钱物质上的记挂和在意。

总之,季苇萧是《儒林外史》读书人群体中少有的快人快语、爱开玩笑、好搞恶作剧之人,总体来说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