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是什么意思(馆阁体书法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时间:2023-03-07 12:49:09 点击量:3945 作者:黑康复
馆阁体——也称台阁体——书法,是古代官员撰写公函时的标准字体。网上常有人说馆阁体形成于明初,其实馆阁字体古已有之,历朝历代,根据当时文化风气和帝王对书法风格的喜好不同,馆阁体的书风也不尽相同。

聊聊“馆阁体”书法


馆阁体——也称台阁体——书法,是古代官员撰写公函时的标准字体。网上常有人说馆阁体形成于明初,其实馆阁字体古已有之,历朝历代,根据当时文化风气和帝王对书法风格的喜好不同,馆阁体的书风也不尽相同。

楷书自东晋借书圣王羲之之手彻底成型,但直到数百年后的唐代才有了重大发展,涌现出了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多位楷书大家(现在国内的孩童学习书法之始,多以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作为入门基础)。

为何唐代楷书有如此发展?原因很简单:唐代已产生科举制度,读书人在考试时必须使用某种相对固定的书体解答问题。这使楷书标准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后人对此的总结是“唐人尚法”。

当然,不同的朝代,“馆阁体”的风格也各有不同;一个比较长的朝代,不同时期的馆阁体风格也各有不同。以唐朝为例,初唐以欧阳询为标准,中唐后直至北宋又以颜真卿为圭臬,南宋后秦桧的书法风格又成为了撰写皇帝诏书、公务文案的标准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初年的著名书法家沈度(他也是“馆阁体出自明朝”这一观点的源泉)。沈度自幼嗜学,精通各种书体,并被明成祖朱棣誉为“本朝王羲之”。

因为帝王喜好,沈度版的馆阁体自然成了明朝官场和科举书写的标准字体。而沈度本人也因为精妙的书法造诣擢升翰林院。请注意,明清两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是进士不入翰林院,不是翰林无法升为高官,如果某人未获进士及第而升入翰林,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由于沈度的影响太过深远,明清两朝的官方文体(皇帝诏书及官员文案撰写)和科举考试,多以沈度所创馆阁体为范本,虽然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均不脱此范围,直至1911年清帝逊位,馆阁体才彻底画上了句号。

最后,请您欣赏清朝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直隶沧州人士)的殿试试卷,试卷上的字体即是标准的馆阁体。从试卷的笔迹中,我们也可以推测出他在书法方面的刻苦训练。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