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讲的是什么故事(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时间:2023-04-24 14:47:15 点击量:1899 作者:干锐志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本着一吟悲一事的思想,全诗讲述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因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

《长恨歌》字里行间对杨贵妃的遗憾与盛唐衰败的绝望!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本着一吟悲一事的思想,全诗讲述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因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

谱写了一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旷世君主与一位家喻户晓的、倾同倾城的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

《长恨歌》在几百年来都对“恨”有这莫衷一是的说法,那么在白居易描述的这段史实中,究竟“恨”在哪里呢?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一、君王之恨

江山与美人不可兼得,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取得了重大成就,四海清平国泰民安,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此时的李隆基难免有些寂寞,缺少了些许快乐,另加之陪伴十几年的爱妃武惠妃去世,君王的爱情出现了空缺,以至于61岁的李隆基爱上了儿媳杨玉环,将其纳入后宫,封为贵妃。

此时人生圆满了,既有美人归,又手握江山。人世间再也没有比他还要幸福的了,难免被冲昏了头脑,他既“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又“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只是变故来的太快,他的美梦瞬间烟飞云散,江山没有了,美人也在六君不发之际马前死,一代明皇,赔了“美人”失了“江山”怎能不长“恨”呢?

二、贵妃之恨

红颜倾城奈何薄命,天生丽质的绝色佳人,正是应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一进宫便因美貌得宠,使得君王忘了自己的身份,日日不早朝,倾尽自己的所有去讨好她。已被封为贵妃,又想着让她做皇后。

安史之乱前因为李隆基的贪色不理朝政,挂上了“红颜祸水”的罪名,与妲己亡殷一般,她背下了亡国的罪名,后世千年的骂声停留在她的身上,无奈之下只能马嵬坡下泥土中,含“恨”离世。

更恨的是她与君王的爱情被现实击的粉碎,变得遥不可及,只能“.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不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便是杨贵妃无奈下死不瞑目的“恨”。

三、诗人之恨

帝王贪色酿国祸,白居易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并且表示此诗是表现男女相爱之情的,也是一首伤感诗。正是借助《长恨歌》抒发自己的心情。

年轻的诗人与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只因门不当户不对,没能最终结婚,分开时,诗人写了深痛的诗句:‘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而《长恨歌》作于诗人婚前几月,难免会为失去相知相爱之人感到悲伤痛苦,就此长“恨”。

借前代帝妃的悲剧,发出自己的呐喊,也为后继的痴男怨女悲叹,“恨”是长久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除此之外,我想还有读者的恨,鲁迅曾说过:“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

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我们在恨为什么亡国之恨被女子背负,在恨什么这段帝妃恋不能冲破世俗的城墙,也在恨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这饱满的感情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怎能不长“恨”呢!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