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翻译(刘禹锡陋室铭全诗意思赏析)

时间:2023-04-20 13:47:25 点击量:5286 作者:妘伟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是千年经典,为何近些年却频遭质疑?刘禹锡写错了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诗豪刘禹锡的水平,真不是盖的。这篇《陋室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好背。虽然总共有80多个字,但朗朗上口,上学时很多同学读了几遍就能背出个大概来。

而它在千百年来,受到唐宋元明清众多文人的喜爱,除了本身的文学水平,还在于它告诉了我们遇到小人该怎么办。

刘禹锡之所以会写这样一篇骈文,就是因为被贬和州时被当地小官欺负,让他住在一间陋室里。

所以他写完后,还找人刻在碑上,立在门口,就是要让小人明白自己是不好惹的。遇事不怂、靠才华压制对方,这样的刘禹锡确实当得起诗豪之名。

但是近些年来,这篇千年经典却频遭质疑,甚至有网友认为其中有一句写得不好,压根不该入选课本。难道刘禹锡真的写错了吗?本期笔者就和大家说一说两处被质疑的点。

一:往来无白丁

因为这“往来无白丁”一句,有网友便认为此文该从课本中删掉,原因是这“白丁”有瞧不起平民之嫌。

在不少人看来,“丁”是人口的意思,而“白”指的是这种人平时里穿的衣服颜色。古代穿什么衣服,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是等级制度森严的体现。

皇帝贵族等人,往往能穿红、黄、紫等颜色,而普通人穿白、青等颜色的衣服较多,所以白丁一般指的就是平民。

比如《隋书·李敏传》中曾有这样一段话:“(隋文帝)谓公主曰:‘李敏 何官?’对曰:‘一白丁耳”。此文中的“白丁”指的就是没有官职在身平民,没有任何贬义的成份。

而岳飞在《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三札子》一文中写的“念臣起自白丁,误蒙器使”,指的也是自己本是无官无职的平民。

可是刘禹锡此文却说“往来无白丁”,难道刘禹锡已经嚣张至此,觉得和无官职的平民打交道是件丢人的事吗?

很显然,诗豪不是这样的人。刘禹锡曾被贬巴蜀之地多年,在那里他写下了多首杨柳枝词, 这些作品的主角都是民间的普通人,歌颂他们的爱情、勤劳。

正因如此,目前文史专家们把“白丁”二字翻译成:没有学问、不学无术的人。这样的解释,正好与前一句“谈笑有鸿儒”相呼应。

刘禹锡不是瞧不起平民,而是鄙视不学无术的人,而他喜欢结交的这些鸿儒也并不是看身份,而是看学识。

这种解释是说得通的,虽然在刘禹锡之前没有人用过这种意思,但自他以后这种说法便被不少文人使用了,比如明代小说《金雀记》中就写道:“这封书,恰像个白丁写的”。

白丁可以表示“无学识的人”这个意思,目前已经被加入到词典里,这个意思正是自《陋室铭》开始被广泛接受的,现在很多文章里再出现这两个字,往往是这个意思。

二:孔子云:何陋之有?

针对这最后一句的质疑,作为一线教师,也曾有学生问过我。

他们认为刘禹锡是不是写错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一个指讲的是三国时的诸葛亮,一个讲的是西汉时文学家杨雄,都是比孔子晚生的人,孔子为何会评价他们的房子“何陋之有”?

很显然这多少有点儿挑刺了。其实这最后一句应该理解为:正如孔子所说。

这是刘禹锡自己在点评诸葛庐和子云亭,他认为这些住所,正是孔子曾说的不简陋的房子。其实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不会认为刘禹锡写错了。

小结:

千百年来,这篇《陋室铭》受到了很多名家的推崇,比如清代文人余诚所言:“则文虽不满百字,自具大雅”。

而以上两个质疑,在笔者看来多少有点儿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了。如果要这样挑刺,那很多经典文章没错都能挑出错来。不过,质疑越多,也越能让我们领会到经典诗作的魅力。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