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巴士底狱是哪一年发生的(攻占巴士底狱被硬捧成史诗)
攻占巴士底狱被硬捧成史诗?人们跑去那儿,本来就是想借点东西。
历史上有哪些误会成就了惊人的伟业?咱今天就来讲个这样的故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破象征着封建王权的巴士底狱。
这通常被视为推动法国大革命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同时对欧洲人而言,它象征着新兴阶级与启蒙运动的胜利,为西欧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翻了新篇。
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事无疑堪称伟大,而古往今来的学者们几乎无不将攻占巴士底狱的过程描绘得惨烈而悲壮,让它看起来像一部平凡的史诗。
实际上,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事儿压根就是个“意外”。
为啥说巴黎人民攻击巴士底狱是个偶然事件呢?因为他们当初聚集在此的目的,只不过是想要讨点d。
咱不妨先来看看整件事的大背景:18世纪末期,法国贵族、地主和教士渐渐沦为寄生阶层,他们的铺张挥霍使得国库空虚,甚至连基本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为此,1789年,国王路易十六破天荒地召开了三级议会。
啥是“三级议会”呢?简单而言,它就是国王用于加强王权或是敛财的工具。最早在1302年,为增加新税以对抗教廷,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集了每座城市的代表共同商议。
与以往不同,除了教士、贵族之外,与会者中还包括了每座城市派来的2名市民代表。因为代表着3种不同阶层,这种会议方式便被称为“三级议会”,即第一等级的教士、第二等级的贵族和第三等级的市民。
总而言之,在随后3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但凡国家太平,三级议会就基本没有存在感;一旦国王需要援助,三级议会便立马召开。
尤其是在1439年,三级议会授予了国王“不经议会便可征收新税”的特权,议会的地位惨遭大幅削弱。时间一长,大伙儿也就心照不宣了:咱这“议会”俩字纯粹是为了好听,说白了就是一群工具人啊!
1614年,国王亨利四世遇刺身亡,王后玛丽·德·美第奇独揽大权,引起了大贵族们的不满。
眼看矛盾激化而无可调和,双方约定召开三级议会来解决问题,哪知代表们为了各自阶层的利益吵得不可开交,问题反倒是一点儿都没能解决,议会因此遭到了权贵们打心眼里的嫌弃。
此后整整175年时间里,三级议会再也没出现过,直到路易十六于1789年重新召开。
路易十六想得倒是挺美的,眼看祖宗们手头一紧就找议会,眼下自己也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但路易十六并没有意识到,在当年的三级议会中,市民阶层的话语权十分有限,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唯唯诺诺。
如今再看,受益于启蒙运动的影响,占据第一顺位的教士们的社会地位已遭严重削弱,贵族阶层对国家的控制也不可与当年相比,反倒是第三等级的市民阶层的影响力正迅速壮大,腰杆子自然也挺了起来。
在会议上,资产阶级代表们并没有拒绝国王讨钱的要求,但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即取消第一、第二等级在三级议会中的特权,由此提升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
显然,权贵们早已意识到了这个新兴阶级的发展带给他们的压力,自然拒绝了对方的条件。话不投机半句多,第三等级干脆跳出了规则,自行组织“国民议会”,后来又改名为“制宪议会”。
事情闹到这一步,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之间就有些“有你没我”的意味了,为了维系王权,路易十六不惜出动军队镇压;随着事态不断扩大,用于镇压的军队也越来越多,国王便下令从首都之外抽调更多军队。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热闹的人永远不嫌事大。正当两伙势力剑拔弩张之时,不知是谁吃饱了撑得没事干,造谣称路易十六此番调集军队是要捉拿所谓“制宪议会”成员的。
资产阶级一听,当即决定先下手为强,法国大革命便这样爆发了。
从巴黎百姓的行动轨迹来看,恐怕他们最初压根就没想去招惹巴士底狱,原因很简单——这座堡垒可不是闹着玩的。
巴士底狱兴建于14世纪,当时,英法两国正陷于百年战争的缠斗中,法国人希望借助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来抵御英国人对巴黎的入侵。那会儿的巴黎远没有后来那么大,高大坚固的巴士底要塞拱卫着巴黎市区的东半部分。
然而随着市区的快速扩张,巴士底要塞逐渐失去了作用,14世纪末,它就被改造成一座王室监狱,主要用来关押政治囚犯。
此后,国王在巴士底狱中驻扎了大量军队,囤积了数不清的d,加上这座建筑是当时巴黎的制高点,又高又厚的城墙看上去密不透风,它也因此被视为国王严酷统治的象征。
然而,当巴黎市民于1789年7月14日聚集在巴士底狱城墙下时,从资料来看,他们并非来攻打这座要塞的。
在此之前,人们刚刚“光顾”了巴黎荣军院,即专门用来安置法军中伤残军人的场所,从其中顺走了几万条q。
革命者们发觉子弹不够用,立马就想到了巴士底狱中有一座巨大的d库,便打算去那儿借点d。
当时,整个巴黎大多已沦陷,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块区域仍控制在忠于国王的军队手中。革命者们大概以此为筹码,连哄带p地想要驻守巴士底狱的法军官兵趁早投诚。
法军指挥官约瑟夫·德·洛奈也是个聪明人,他表面上表示这事儿有的谈,邀请两位革命者的领导共进午餐,实际是想以此拖延时间,好把情况汇报给国王。
谁料在阴差阳错之下,路易十六始终没有接到来自巴士底狱的报告,而监狱官员不愿借d不说,被邀请去吃饭的两名领导也半天不见动静。
误会再一次发生了:有人说巴士底狱本身就是一座吃人不吐骨头的“屠宰场”,那两位领导怕是早就没了。
此言一出,民众的情绪立马被点燃,人们找来大炮轰断了巴士底狱吊桥的锁链,如潮水般向内墙冲去。守军也慌了神,情急之下试图开q以驱散人群。
最初,守军尚能依托坚固的城墙和凶猛充足的火力对民众展开压制,无奈革命者们前赴后继。
不久,人们又从别处拉来了可以对城墙造成有效杀伤的重炮。直至此时,指挥官意识到这座要塞无论如何都守不住了,被攻破是早晚的事儿,于是下令举白旗投降。最终,参与围攻巴士底狱的群众中仅有83人阵亡,15人受伤,而114名守军中也仅有1人身亡,从战损来看,这个过程远没有西方人渲染得那样惨烈悲壮。
最具戏剧性的事情发生在战斗结束后。当初,正是巴士底狱传闻中的“恶魔属性”激起了民愤,人们坚信这座森严的监狱中关押着数百名囚犯,他们在密不透风的高墙之内整日遭受着惨无人道的虐待和杀戮。
然而当群众打开牢门时,他们尴尬地发现,偌大的巴士底狱中居然就关押着7名囚犯,除了1名被国王密信以“放荡罪”逮捕的贵族外,另有4名伪造犯和2名精神病患者——监狱中的情况远没有人们描述得那么夸张。
虽然巴黎百姓在巴士底狱一战中的伤亡并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这个过程还是费了不少劲的。
从他们聚集到巴士底狱的目的、文献的相关记载和事情的前因后果来看,他们本来就没想去硬啃这块硬骨头,这也不难理解——他们恐怕都不认为自己具备攻打巴士底狱的实力。
然而在一轮轮变故、误会和巧合的影响下,革命者们还是靠着满腔怒火和热血攻破了这座法国王权统治的象征,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于这场革命的信心,继而改写了欧洲历史,结果的确令人振奋。
但话说回来,一件“意外”反过来成了大革命的标志之一,这实在有些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
-
巴西龟长到30厘米需要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2-5年之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巴西龟都能在这个时间内达到这个长度。实际上,许多巴西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生活......
2024-04-24 9838 -
北美鳄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爬行动物,它们的生长周期、最大尺寸和生活环境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让它们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
2024-04-24 9059 -
海棠兔不适合养在家里。虽然海棠兔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但它们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饮食需求、繁殖需求以及健康问题都使得它们不适合养在家里。因此,如果你想养海棠兔,建议你选择专业......
2024-04-24 3926 -
总之,猫咪的寿命因品种、遗传和环境等因素而异,但一般来说,成年猫的平均寿命在12-16年左右。通过提供高质量的食物、定期锻炼、定期检查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延缓猫咪的衰老......
2024-04-24 4743 -
总之,西门子冰箱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只要我们正确使用和维护冰箱,相信西门子冰箱一定能够陪伴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光。...
2024-04-22 8288 -
人们经常会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一番好心都被辜负了,那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当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了,但是也会让人感到很奇怪,作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为什么会被狗给咬了?...
2023-05-03 3568 -
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历代都另有正式的官名,其职权大小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2023-05-03 4130 -
旅馆古称“逆旅”(逆,迎家),肇始于唐尧时代。《史记·李斯列传》云:“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斫,茅茨不翦。虽逆旅之宿,不勤于此矣”据此,旅馆的源头可直溯4000年前。...
2023-05-03 1650 -
在当时有一种仪式叫牵羊礼,也叫献r礼,这些羊指的不是真的羊,而是指人,很多皇室贵族都受到了这样仪式,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个牵羊礼,而纷纷选择自杀,这是怎么回事呢?...
2023-05-02 4298 -
员外其实是员外郎的简称,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三国时期,魏国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又设置了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南北朝时期,设置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等,都在......
2023-05-02 3619 -
“丁忧”就是古时人们去给已逝去的父母居丧守制,那么,古人为何把居丧守制称为“丁忧”呢?这其中学问还挺大的。“丁忧”一词从何时存在?为谁所创?何人首创“丁忧”,史书上也无从得知......
2023-05-02 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