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边疆是指什么地方(中国古代边疆区域的演变)

时间:2022-07-11 18:47:42 点击量:1478 作者:儇德馨
边疆主要包括东北(满洲)、大漠、西域(新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海疆。中国的版图可以分为内地和边疆两个部分。所谓的内地就是长城以南的农耕文明地区,在古代叫做“汉地”“华夏”等。

中国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清朝前期,中国的面积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经过了近代100年的列强入侵,中国还保留下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位居世界第三。

另外,中国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那么中国如此广阔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

中国的版图,可以分为内地和边疆两个部分。所谓的内地就是长城以南的农耕文明地区,在古代叫做“汉地”“华夏”等。边疆,主要包括东北(满洲)、大漠(蒙古高原)、西域(新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海疆(台湾列岛、海南、南海群岛等)。本文就大概介绍一下这些地区是什么时候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的。

一,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大概是大兴安岭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被称为“白山黑水”之地。东北地区可以分为辽宁、黑龙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三部分。辽宁就是辽东和辽西组成的,这里属于暖温带,适合农耕文明发展。

自从战国末年燕国的秦开北征东胡,扩地取地两千余里,设置郡县,从此辽宁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并且历代都是中原王朝经营东北的据点。汉朝的“汉四郡”、唐朝的安东都护府、元朝辽阳行省、明朝的辽东都司都是以辽东为据点。

黑龙江流域,古代是女真祖先的居住地,女真族古代叫做秽貊、肃慎、挹娄、高句丽、扶余、靺鞨等,建立过扶余、高句丽、渤海、金国等政权。这里属于中温带和寒温带,因此气候十分恶劣,不适合农耕文明发展,因此中原王朝难以深入其中。

金朝时期,女真族入主中原,黑龙江流域开始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随后元朝在此设置征东元帅府、明朝短暂设置奴儿干都司。

清朝建立后,设置了黑龙江将军府和吉林将军府。晚清时期,正式设置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首次推行和内地一样的管辖体系。

西辽河一带,处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带,古代主要是东胡系民族的居住地,在这里形成的民族有鲜卑、乌桓、契丹、蒙古等。

汉代时期,开始对乌桓进行了羁縻控制,西辽河一带开始被纳入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内。

辽国建立后,西辽河成为统治核心地区,辽国的上京设置在此。后来金国、蒙元先后统治此地。明朝时期,该地区为蒙古兀良哈三部,反复无常。清朝征服漠南蒙古后,归给了内蒙古管理。

二,大漠地区

大漠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蒙古高原,北到贝加尔湖一带,南到鄂尔多斯一带,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争夺的地区。历史上的匈奴、鲜卑族、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都在这里兴起。大漠地区分为两部分,其中戈壁滩以南为漠南,以北为漠北。

漠北南地区,有河套平原为基地,阴山为屏障,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区。古代的农耕王朝想要对付漠北的游牧民族,就必须占据漠南。战国时期,赵国首先击败了林胡、娄烦等,占据了河套,修建长城,屯田驻军。

后来秦、汉、北魏、唐、明都是如此。而臣服于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也被安置在这一带,如南匈奴、东突厥等,因此这里也形成了民族融合最为频繁的地区。清朝时期,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这一带就演变为了内蒙古地区。

漠北地区,气候十分恶劣,中原王朝很难进行有效的统治。当游牧王朝被击败后,往往会退守漠北,继续和中原王朝对抗,北匈奴就是其中的例子。唐太宗时期,唐朝出兵漠北,消灭了薛延陀汗国(铁勒),设置了都护府,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将漠北纳入势力范围。

1206年,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了蒙古汗国。元朝建立后,在漠北设置了岭北行省,这是首次将漠北纳入行政管辖体系。清朝康熙时期,三征噶尔丹,将漠北纳入版图,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府。

三,西域地区

西域地区,现在叫做新疆,大概是西到葱岭(帕米尔高原)、东到阿尔泰山一带的土地。这里原本有几十个绿洲小国,其中最肥沃的土地在伊犁河一带。

许多西域大国的中心都在伊犁河一带,如乌孙、西突厥、突骑施汗国、西辽、察合台汗国、准噶尔汗国等。而西域东部的楼兰、吐鲁番等地有天山的冰雪补给,也适合进行屯田驻军,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据点。

汉武帝时期,开始对西域用兵,开始将西域纳入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内。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正式驻扎军队。后来的东汉、曹魏、西晋、隋朝等都在西域东部的绿洲一带屯田驻军、甚至设置郡县。

当然,魏晋南北到隋朝,中原王朝的势力最多就到达了西域的东部。唐朝建立后,以这些据点(伊吾、高昌、庭州)为基础,逐渐控制了漠南地区(安西四镇),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后来又在天上以北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和碎叶镇等。

但是,西域最肥美的伊犁河流域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总是鞭长莫及。汉朝只能和乌孙国联盟、唐朝只能进行名义上的册封。后来契丹族在这里建立了西辽,推行汉文化,对西域的影响巨大。

真正首次将伊犁河流域纳入版图的是清朝。1756年,清朝灭准噶尔汗国,设置了伊犁将军府。到晚清时期,又改土归流,建立了新疆省。

四,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因此藏语中的“吐蕃”就是“雪域高原”之意。藏族是古代羌族的生活地区,而藏族也是羌族的分支。羌族和汉族也是同宗同源的民族。唐朝时期,青藏高原的藏族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成为了唐朝的劲敌。

青藏高原在总体上分为了西藏、康区、青海三部分。

其中青海的河湟谷地水源充沛,海拔较低,气候较为温暖,是古代游牧和农耕的过渡地区,也是中原王朝势力深入青藏高原的据点。

同时,河湟谷地也是古代多个民族交融的“熔炉”,例如鲜卑族就曾经在此建立了吐谷浑王国,并且推行了魏晋的官僚制度和汉文化。

从汉代开始,逐渐在河湟谷地设置了郡县,进行了屯田驻军,西宁成为其中的最重要的据点。

后来的隋朝在此设置了河源郡、西海郡,唐朝也一度占据此地。后来西夏、明朝也占据了河湟一带,设置了军事机构,如明朝的“西番四卫”。

康区和西藏,由于海拔太高,和内地有难以逾越的大雪山阻碍,因而中原王朝势力很难到达西藏一带。1240年,蒙古的大军从河湟一带进入青藏,横扫各大势力,建立了统治。

元朝继承了蒙古的统治,并且设置宣政院和乌斯藏、朵甘(康区)、吐蕃(河湟谷地)三个宣慰司,并且驻扎军队,收取赋税,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管理青藏。

明末清初,青藏高原出现了强大的和硕特汗国。1720年,准噶尔出兵夺取西藏,康熙出兵拉萨针锋相对,将西藏纳入版图;之后,清朝又消灭了和硕特汗国。

雍正在青藏分别设置西宁大臣和驻藏大臣,并且长期驻扎军队。乾隆皇帝颁布了《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从法律上确立对西藏的主权地位。

五,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被称为“西南夷”、“南中”,由于地形崎岖,森林密布,古代中原王朝难以直接统治。居住在云贵地区的民族也是农耕民族,因此不会对中原王朝产生任何威胁。

中原王朝一般只满足于建立羁縻统治。古代在云南建立的南诏、大理等政权都名义上是中原的藩属国;而小的政权也就成为了宣慰司,建立了土司制度。

汉武帝时期,首次将军事力量开进云贵高原,降服了夜郎、滇国等,设置了牂牁、犍为、越巂、建宁、朱提等郡,东汉又降服了哀牢国,设置了永昌郡。于是西南夷地区纳入到了汉朝的版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于是对南中地区的控制减弱,当地土著大姓崛起,于是中央任命这些土著大姓为郡县长官。如此,郡县就名存实亡。

隋唐建立后,继承了这一种模式,在西南设置羁縻州。元朝建立后,灭大理国,建立了云南行省,西南地区进入了行省和土司并存的时代。

明朝时期,推行“调北证南”“调北填南”,大规模向云贵移民,加速了云贵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建立贵州省,灭播州土司等,逐渐将云贵变成汉地的一部分。

六,海疆地区

这里讲的海疆主要是台湾群岛、海南岛和南海群岛。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十分重视农耕地区的开发建设,但是对周边的海岛不重视。

中央王朝甚至认为海岛是海盗、倭寇等侵犯沿海的据点,因此在明朝时期推行海禁,尽量将海岛上的居民迁入内地。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内陆的安全,但是不利于海上的扩张。

中国海上扩张的功绩,首推百越民族。古代的百越族居住在东南沿海,从江苏一直蔓延到交趾,百越民族喜欢在水上活动,来去如风,漂洋过海占据太平洋各岛的南岛民族就是百越民族的亲族。秦朝吞并百越后,珠江流域、闽江流域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但是秦朝未能继续向南。南越独立后,占据了海南岛。西汉灭南越后,就在海南岛设置了儋耳、珠崖郡。此后2000年,海南岛一直都是中央王朝的一部分。

台湾岛古代被称为“琉球”,距离大陆就比较远,古代对这里不太熟悉。孙吴、隋朝的军队都曾经到达台湾,但是没有再次建立统治。

南宋时期,为了打击海盗,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这里成为了大陆进取台湾的据点,元朝和明朝都继承了这个机构。

明末,荷兰、西班牙和郑氏海盗集团在台湾角逐,后来台湾被荷兰占据。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朝康熙派遣大军攻灭郑氏政权,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和三个县,台湾岛首次纳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版图。清朝末年,又在此设立了台湾省。

南海群岛,是古代中国渔民经常出没的地区。宋朝时期,开始派遣军队到南海巡逻,元朝时期,将南海各群岛划入了帝国的版图,并且在西沙群岛设立了一个天文观测站——南海测影所(北纬16度)。

明朝时期,由于国家采取了海禁政策,南海诸岛被视为海外番邦。

对于移民海外的渔民,明朝强制他们迁回国内,要么就不认他们是中国人。

清朝时期,又重新对南海地区进行了巡逻,并且扩展到了南沙群岛,晚清时期,计划在南海设县。因此,中国对南海群岛的管理,还是十分悠久的。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