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英长相复原真实(历史上的黄月英是怎样的人)

时间:2023-09-06 12:45:32 点击量:4883 作者:丙英飙
黄月英的确应该是个“黄头黑色”的丑女,因为有“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这句嘲笑的话作证。可见黄月英之丑,是众所周知的;这也是史书中唯一关于黄月英的记载。

诸葛亮三分天下,妻子真的很丑?探究历史上“真实”的黄月英!

襄樊市黄家湾因为是诸葛亮妻子黄月英的故乡而被开发成旅游胜地。

那里流传着许多关于黄月英的传说,但传说只是传说,人们之所以对她津津乐道,只是因为她是诸葛亮的妻子,夫贵妻荣,古今常理。

一、美丑之辨

黄月英的确应该是个“黄头黑色”的丑女,因为有“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这句嘲笑的话作证。

可见黄月英之丑,是众所周知的;这也是史书中唯一关于黄月英的记载。

有人认为黄月英既漂亮,又有很好的家世,所以遭到别有用心的人的嫉妒和诋毁,这种说法难以取信于人。

以黄月英的家族在荆州的权势与名望,如果她被人诋毁到足以让世人形成很深的误解,她的家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

何况黄承彦还亲口对诸葛亮说自己的女儿外貌,说得那么具体,应该不是为了谦虚而故意说的。

现在人们说黄月英貌若天仙,而且还在诸葛亮的庙宇中为她塑了像,完全是出于爱屋及乌的美好想像。

虽说她母亲出身名门望族,相貌应该不丑,但黄承彦未必相貌堂堂。

史书中记载黄承彦“高爽开列”,就是说黄承彦性格爽朗,为人处世相当开明,但是对黄承彦的外在形象却不曾提及。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如果,诸葛瞻也“容貌甚伟”正史中也应该有所记载,但正史中只说他“工书画,强识念”,对于他的相貌及政治军事才能并未提及。

也许是因为诸葛瞻的外貌体态,并不像他的父亲诸葛亮。

二、才华之疑

《三国演义》赋予黄月英完全不逊色于诸葛亮的才华:说黄月英既精通兵法阵法,又善于发明创造,而且精通奇门遁甲之术,有未卜先知的奇异本领。

如果黄承彦是一方将帅,那么,说黄月英精通兵法,倒也可能。

可惜黄承彦只是名士,不是大将,如果黄承彦身怀异能,史书中不会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至少在记载有汉末襄阳一代名士生活逸事的著作《襄阳记》中没有记载。

说黄月英善于发明创造也是子虚乌有,奇巧工艺在古代士人的眼里是雕虫小技。

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也很被那些以读书为职业的士人瞧不起。

身为名士的黄承彦虽然有可能,并不反对女儿对这些东西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不太可能刻意培养女儿的这种爱好。

诸葛亮有很多发明创造,但大多数发明创造都是实践的产物。

“卧龙丹”“诸葛行军散”“扎马钉”“木牛流马”“连弩”这些东西,都是诸葛亮在行军途中、在战场上经过调查或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创造的。

所有的发明都源于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而他不可能带着妻子一起南征北战。

唯一的可能是诸葛亮把情况向妻子说明,黄月英经过观察,提出了改进三轮马车或弩机的建议。

两人商量后,就有了木牛流马和连弩等在战场上非常实用的兵器。

八卦阵是诸葛亮在伏曦、孙子、吴起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得来的,它并不像传说中那么有威力。

只是诸葛亮练兵时常常使用的一种阵法队列,或是多种阵型的变化与组合。

这种阵法至少到唐朝初年还没有失传,唐太宗时期的名将李靖还在八阵图的基础上简化、创新了六花阵。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更愿意为八阵图加上一些神秘的色彩,这是人们把诸葛亮当做一种信仰的表现。

如果黄月英真的对诸葛亮的事业有突出贡献,《三国志》或《裴松之注三国志》上应该有所记载。

陈寿是蜀国人,他出生时诸葛亮还在世,陈寿只字不提。

可见那时候还没有神话黄月英的传言,那时的诸葛亮也是一个最接近真实的诸葛亮。

更何况如果黄月英真得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文才可与班昭、蔡文姬比肩,发明创造之才可与马均(三国时魏国科学家,发明了翻车、鱼龙百戏、复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比肩。

那就用不着说她会发明什么磨面的木人,会看门的木狗,这些东西如果真得曾经存在过、又如此便利,怎么会没有流传下来呢?

三、一个“真实”的黄月英

真正的黄月英应该是一个温柔贤淑,聪明大方、善解人意的贤妻良母。

她继承了父亲开朗的性格,和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她与诸葛亮是一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平淡但能经受考验的感情,他们很少在一起,所以很晚才有孩子。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中,引用魏了翁的《朝真观记》中的记载:说诸葛亮有女儿,还曾经纳妾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她的女儿诸葛果,后来修炼成仙,儿子除了诸葛瞻,还有诸葛怀,但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一直过着平民生活)这些也只能当做故事听听而已。

黄月英应该是一个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才女,这是可信的。

但黄承彦说她与诸葛亮才堪匹配,却很有可能是夸大之辞,他会这样说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最好的,更何况黄月英的优点还那么突出。

即使黄月英并不像传说中那样身怀经天纬地之才,黄承彦也还是深为自己有一个聪明伶俐、识大体、善解人意的女儿而骄傲;

二是黄承彦是来提亲的,如果说自己的女儿相貌实在不怎么样,才华也平常,那他凭什么让诸葛亮娶他的女儿呢?

何况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已经二十五岁,黄月英也有二十多岁了,黄承彦应该是因为她相貌丑陋,无人肯娶,才主动来找诸葛亮提亲的。

要不然以黄家的社会地位,求婚的人把门坎都踩烂了。

那时候女子出阁一般是不会超过二十岁的,除非穷到家徒四壁,不具备操办婚礼的物质条件,或者是个丑女,因为世俗的偏见使得婚事一再延误。

诸葛亮迟迟不结婚,是因为他要克制情欲,或者根本不去想男女之事;

因为他志在天下,需要的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又能顶起半边天。

让他能够全身心扑到工作上的贤内助,对于这两点黄月英想必早就有心里准备。

当然,这个婚姻也不能排除政治上的因素,但不是诸葛亮有意策划的,是女方主动找上门的。

而且诸葛家族也是官宦世家,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又是黄月英姨父刘表的故交。

当时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已经和蒯家、庞家结了亲,他的婚姻不用设计也能娶一位大家闺秀。

何况那时世家大族之间的联姻已经成为定规,只要两人相敬如宾,甚至还能成为知音,就是千古佳话。

黄家离政治中心不远不近,诸葛亮既可以通过黄承彦及时了解到局势的变化,又不会受到战乱的干扰,这和诸葛亮对隐居地的选择出于同一种考虑。

四、嫁给诸葛亮

黄月英在父亲的影响下获得了超越一般女子的见识,又因为嫁给了诸葛亮,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欣赏。

而且在对诸葛亮事业的支持和理解中与他共同成长,这对于她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一般女子只看到黄月英与诸葛亮经年累月的聚少离多,看到她在诸葛亮背后的默默奉献,看到她独自教养孩子的辛苦付出,毋庸置疑,这些绝对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那样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又有多少女性可以享受与丈夫一起抚养孩子的欢乐呢?

很多女性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幸运的婚姻,等待着她们的是无声无息或惨烈无比的死亡,与她们相比,黄月英始终是幸运的。

提及黄月英,我们不由得想到魏晋时期的另一位才女——与黄月英生活在同一年代的魏国才女辛宪英。

她是曹魏侍中辛毗之女,卫尉羊耽之妻,魏晋时期名将羊祜的叔母。

辛宪英为人聪明有才,善于鉴人知事。面对曹丕登基时的喜极而泣,辛宪英预见到曹魏的衰落;

面对高平陵政变的乱局,她劝说弟弟辛敞尽忠职守,在伐蜀之战时,预言钟会将会叛乱,告诫子侄以君子之道避祸全身,使自己的家族得以保全。

历史学家蔡东藩曾称赞辛宪英:“变起争权事可知,教忠仍使守纲维。羊家智妇辛家姊,留播千秋作女师。”也许黄月英也是这样才智殊绝的女子。

这种洞悉时事的智慧,远比那些被后人想象的玄之又玄的发明创造更真实、可信。她的家庭环境,使她完全可能站在比一般人更高远的角度去俯瞰这个乱世。

只是这样的洞悉背后,也许更会有一种无力回天的痛苦与无奈。

她必须一个人挨过夏雨秋风,晚照孤灯,直到生命最终的归宿将他们永远分开。她也许看透了许多事,却也能放下深沉的痛苦,去自我疗愈,因为她人生的底色是暖色的。

结语

黄月英虽然生于乱世,却能被父母庇护,生活顺遂;

虽然摆脱不掉政治联姻的命运,但却能在婚姻中像一棵树一样活出自己的价值。

那些分离的悲伤,从来不曾动摇她成就自己夫君的决心,这样的人生是幸福且丰盛的。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