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什么意思(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哪里)

时间:2022-09-05 09:39:51 点击量:8848 作者:曹弘图
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季孙氏使用天子礼乐这种事情都忍心做得出来,那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做的呢?而现在我们一般用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事我都能忍的话,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忍的。

当某人或某事惹我们生气时,喜欢用一句成语,便是“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事我都能忍的话,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忍的。其实,这个成语的本义并非如此。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是孔子谈论季氏时说过的话。季氏是鲁国三桓之一,是鲁国最有权势的上卿,鲁国的国君也被他们架空了。

“佾”在古代指的是乐舞的行列,相当于现在的一排或一列。“八佾”就是8列。按当时的礼制,只有周天子才能享受八佾的待遇。如果按方队计算的话,就是有64个演员演出乐舞。

周礼是讲等级的,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就是说诸侯国的国君才有六佾的待遇,而季氏作为正卿,只能享用四佾。

可是到了孔子的那个年代,进入春秋晚期,已经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这恰恰是孔子不愿意看到的,孔子最大的愿望和行动就是维护周礼,他是周礼的超级粉丝。

季氏作为诸侯国的卿大夫,居然享用天子之礼,这是严重的僭越,要是放在西周,或者春秋早期,他估计会被灭族。

随着周王室的衰微,王室已经无力维护周礼了。而对于诸侯国来说,大多也被卿大夫所控制,鲁国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季氏在鲁国也就疯狂到唯我独尊的地步。

孔子在鲁国当过司寇,但时间较短,所以的身份一直是士的阶层。从他个人的能力来说,就是再看不惯,他也无法左右到季氏。

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意思,如果是这事我都能忍的话,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忍的话,显然不符合语境,也不符合他的修养。

我们普通人遇到看不惯、又无能为力的事情时,一般发发牢骚,最多骂骂街,发泄一下情绪就完了,而孔子是圣人,应该不像我们一样在背后说些自己做不到的狠话。

孔子说的这个“忍”,显然不是隐忍或忍受的意思,现在大多注释家都认为是忍心。

孔子是在说,八佾舞于庭的事,季氏都忍心做,他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事?

忍心好比日常生活中孩子惹你很生气,大嚷着今天非狠狠揍这小子一顿不可,然后了解你,又是你要好的朋友会打趣道:“再别吹了,你舍得吗?你忍心下手吗?”

有时干了违背道德,或是自己极不情愿干的事后,朋友问这事你咋忍心做的?你还说,我当时没想那么多,把心一横就做了。这就是孔子说的这个“忍”的状态。

随着历史的推进,好多字、词,包括成语的本义都已停用,而用引申义了。比如呆若木鸡,本义是指训练好的斗鸡,能镇定自若,跟木雕的鸡一样。

现在形容呆笨或因恐惧、惊讶而发愣的样子。还有出尔反尔者,本义是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现在是指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这样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说成这事我都能忍的话,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忍的,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也就成约定俗成的释义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