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卿制度的形成(晋文公创设六卿为何使晋国走向了灭亡)

时间:2022-11-09 09:45:31 点击量:5299 作者:千心思
到了晋昭公时期晋国六卿强盛,公室衰弱。后来昭公的儿子顷公继位。公元前514年鲁国的季氏把自己的国君昭公驱赶到了晋国的乾侯(今河北成安),2年后卫国、宋国派使者请求晋国送鲁国国君回国。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消灭了晋国,把晋国最后剩余的土地瓜分完毕,从此晋静公沦为平民百姓,晋国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而晋国的灭亡不是偶然的,晋国长期排斥公室贵族而依仗卿士,卿士逐渐掌国政而把国君架空导致最后的灭国。

这个过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要说起源从晋文公设置六卿就开始了。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回国后建立三军,中军中军将中军佐上军上军将、上军佐;下军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

公元前588年晋国开始建立六军实际上还是六卿。这六卿可以说是晋国最有权势的官职了。

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

这些世族大多数都是跟随晋文公流亡时功臣的后代,前期六卿尽力辅佐国君,维系晋国霸主的地位,但到了后期卿士逐渐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卿士之间也斗争不断。

公元前559年晋国派六卿讨伐秦国,把秦国打得惨败,可见这一时期君臣上下还是一心的。

公元前544年吴国延陵季子出使晋国,期间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会谈,会谈后认为这三人都不简单就感慨说“晋国政权最后会落在这三家当中。”

可见这个时候韩赵魏三家在晋国的势力有多大了。

到了晋昭公时期晋国六卿强盛,公室衰弱。后来昭公的儿子顷公继位。

公元前514年鲁国的季氏把自己的国君昭公驱赶到了晋国的乾侯(今河北成安),2年后卫国、宋国派使者请求晋国送鲁国国君回国。

季平子暗地里贿赂了晋国六卿之一的范献子,范献子对晋顷公说“季氏没有错。”最后没有送鲁国国君回国。

季氏驱赶自己的国君本来都有违君臣之道,而范献子给自己的国君晋顷公说季氏没有错,这显然看出范献子已经不把晋君放在眼里了,这也是公室衰弱六卿强盛的表现。

公元前498年,这一年是六卿激烈斗争兼并的一年,赵鞅让邯郸大夫赵午把卫国进贡的五百户迁居晋阳(山西太原)。

因为晋阳是赵鞅的地盘,赵午一开始答应后来反悔了,虽然赵鞅和赵午同是赵氏,但因政治利益冲突而分道扬镳。

赵鞅作为赵氏的族长以及六卿之一认为很受羞辱,因此想杀死赵午。

赵午知道后联合中行氏、范氏进攻赵鞅,赵鞅逃到晋阳防守。

由于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氏、中行氏有仇,就调集军队一起攻打范氏、中行氏。

范氏、中行氏叛变,晋成公派晋军也来攻打,第二年范氏、中行氏大败,逃亡到了齐国,韩不信、魏侈替赵鞅向晋君赔礼,陪什么礼呢?

赵鞅想私吞卫国进贡的五百户这件事得罪了国君,晋君最后还是赦免了赵鞅,恢复了他的官职。

此时晋国的六卿由于范氏、中行氏被灭,晋国六卿中最有实力的只有智伯、韩、赵、魏四家。

公元前458年,智伯与韩、赵、魏分割了范氏、中行氏的领土,晋出公认为卿士随意分割晋国的土地而非常气愤。

于是求告齐鲁想趁机讨伐四卿,于是四卿反击晋出公,出公逃亡齐国,结果在半途就去世了。

这时智伯掌权立了晋哀公,智伯独揽政务而且占据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这样一来韩赵魏就不愿意了,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杀死了智伯吞并了全部他的土地。

晋幽公时期,晋君害怕卿士,竟然朝拜韩赵魏,此时晋公室只占绛、曲沃两地,剩下的土地都并入了三家。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赏封韩赵魏为诸侯,韩、赵、魏从卿士世族正式升级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

十几年后韩赵魏彻底消灭晋国瓜分了全部土地,晋国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说晋国作为春秋名副其实的霸主,也是霸业延续时间最长的诸侯,可以说离不开六卿的尽心辅佐,就因为这样六卿实力强盛而公室逐渐衰弱,最终酿成灭亡的悲剧。

可以说晋国成也六卿,亡也六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