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正史吗(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

时间:2023-10-17 12:43:55 点击量:9821 作者:妘伟才
今天小编将继续为大家系列讲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二十四部正史,第四部《三国志》,和大家共同感悟史书里的智慧。读史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诸君共勉。

今天小编将继续为大家系列讲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二十四部正史,第四部《三国志》,和大家共同感悟史书里的智慧。读史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诸君共勉。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二十四史总共3229卷,约有47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今天为大家讲述二十四史的第四部《三国志》。

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无论是书籍还是影视都有很多描述。

大部分朋友应该是从《三国演义》里面了解到的,朋友们都很向往《三国演义》里面的朋友兄弟共同奋斗,各国之间的纵横捭阖等等。

但是《三国演义》并不是关于三国的正史,《三国演义》只是根据《三国志》改编的关于三国时期的“演义”。

《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的场景故事并不是真正的三国时期的历史,所以朋友们不要坚定的认为是正史哈,不然容易闹出笑话。

《三国志》简介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

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作者陈寿

陈寿(233-297) ,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

西晋史学家。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总述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

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

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

南朝人刘勰,认为那些同类三国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只有陈寿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述的统一。

自古以拥长安、洛阳为正统。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

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此外,陈寿在书中表现出品题人物的兴趣。

他说曹操是超世之英杰,刘备是英雄,孙策、孙权是英杰,周瑜、诸葛亮、鲁肃是奇才,庞统,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

董和、刘巴是令士,和洽、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质是彦士,王粲、秦宓是才士,关羽、张飞、程普,黄盖是虎臣,陈震、董允、薛综是良臣,张辽、乐进是良将。

历代评价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

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和称赞。

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

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